天水人工湿地

时间:2021年07月11日 来源:

    1湿地植物的净化本质植物作为主体生物,在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作用可分为直接净化作用和间接净化作用两种。直接净化较好理解,是指植物自身能够对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直接进行吸收和富集。间接净化则是指植物通过一定途径(如提高根区氧气含量、加强水力传导)为微生物介导的污染物消减过程提供有利条件,从而间接促进污染物的降解。这一过程同时伴随着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等参数的改变。研究证明,在人工湿地中,植物直接吸收作用去除的氮*占20%~30%,大部分(60%~70%)则是通过反硝化作用被微生物去除。但是,这并不是说植物不重要。实际上,在污染物去除过程中,植物的作用不可替代,因为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所需要的好氧和厌氧环境依赖于植物,只有在植物根系周围(包括近根系和远根系)才能提供这样非常有利的交替环境。有研究发现,植物的根和根际区域是主要的氮磷去除部位,60%的污染物去除量都发生在这里。特别对于磷元素,植物吸收是**主要的去除途径,其次是沉积物和基质的吸附和沉降。 新型人工湿地来了,能把生活污水变为灌溉用水;天水人工湿地

    在人工湿地中,水会与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净化,颗粒介质(碎石或砂)、微生物、植被,甚至野生动物都会参与其中。物理、化学反应,以及微生物参与的过程可以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也可以消除病原微生物。而微生物也会参与化学物质的转化、挥发、沉淀、吸附(附着或吸收)以及光降解。哪种过程所占比重比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湿地的设计。人工湿地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表面流湿地,主要处理过程是在一个水体中进行的;另外一种是潜流湿地,净化过程是在陆地上进行的。在第一种系统里,水暴露在大气中,循环流经植物的茎和叶。这类湿地一般是,植物扎根在池底。净化主要依赖于生物膜(附着在植物茎叶上的微生物群落)。这种系统一般用来进行三级处理,也就是进一步改善经传统污水处理厂净化后的水的水质。 白银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除磷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植物的湿地对磷的去除有很好的效果。研究发现,黄花鸢尾碎石床人工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无植物碎石床,其TP去除率分别为、,可见黄花鸢尾对TP的去除有很大影响。李林锋等研究表明:有湿地植物的湿地TP去除率为56%~65%,远高于没有植物的湿地对TP的去除率(约为45%);其中,植有香蒲、芦苇与茭白的人工湿地TP平均去除率约为,植有水葱和千屈菜的人工湿地TP去除率约为57%,植有鸢尾和菖蒲的人工湿地TP去除率约为59%。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它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比较好效益。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根系发达;根系发达的物种如芦苇、菖蒲、鸢尾、美人蕉等是常用的湿地植物。成水平等(2002)指出,长苞香蒲、水烛等大型植物具有粗壮的根系和发达的不定根,是较佳的净水植物;而小型种类如小香蒲的根系发达程度无法与前者相比拟,净化污水的效果则差一些。Fu等(2011)发现植物各***对N和P的积累与根系表面积***相关,通过比较15种湿地植物发现,具有较大根系表面积的大花美人蕉、宽叶香蒲、再力花及千屈菜,其对营养物的的吸收和存储率也高于其他种。 人工湿地植物栽种初期的管理主要保证其成活率。天水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天水人工湿地

    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抗逆性强;耐寒性挺水植物如西伯利亚鸢尾,冬季-10℃依然可以傲立风中;黄菖蒲、再力花等耐寒性效果也相对较好;沉水植物则如苦草、伊乐藻、微齿眼子菜、菹草等;耐碱性挺水植物如互花米草、芦苇、香蒲、千屈菜;沉水植物则如川蔓藻、狐尾藻、金鱼藻、篦齿眼子菜、线叶眼子菜等;耐农药类植物如小眼子菜、水葱、菖蒲、千屈菜等。对营养盐、有机物抗性较强的挺水植物有旱伞草、慈姑、芦苇、水葱等,浮叶植物有凤眼莲、水浮莲,沉水植物有金鱼藻、黑藻等; 天水人工湿地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